欧美爱色-欧美爱爱网-欧美爱爱动态-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一区

牛盾副部長在全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來源: 瀏覽次數: 2013-01-01

  農業部網訊: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漁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2年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執法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和任務,研究部署2013年重點工作。

  水產品質量安全是國家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推進相關食品監管機構和職責整合,設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去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既為今后的食品安全監管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切實貫徹到我們所做的具體工作中去。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客觀認識當前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形勢

  經過各級漁業主管部門連續多年開展治理整頓和執法行動,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專項整治、特殊監管、健康養殖,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消除了大量風險隱患,遏制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高發頻發的勢頭,水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穩定并保持向好態勢,沒有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從監測數據來看,水產品產地監測合格率已經連續9年高于96%,去年達到了98.5%;市場監測合格率按可比口徑也是逐年走高,去年達到了96.9%;沒有發生因人為因素而引發的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實現了我部確立的“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標。前些年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并引發水產品貿易軒然大波的氯霉素問題,目前已經基本解決;經受住國外日趨嚴格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考驗,我國水產品出口額再創新高,2012年達到189.8億美元,同比增長6.7%,提前3年完成《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提出的180億美元的目標任務;對外貿易順差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09.9億美元,同比提高12.4%;水產品繼續位居農產品出口首位,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0%。就各方面而言,各級漁業主管部門都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非常不易,因為我們的底子沒有西方發達國家厚,監管手段和能力也不如我國其他行業多。

  當然,有成績并不意味著水產品質量安全沒有問題、沒有隱患。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密切相關,不能脫離這個實際去提更多嚴苛要求。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作為一個擁有龐大數量養殖場(戶)的發展中大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轉型階段,說完全不存在問題,這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因為我們的社會誠信體系、監管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基層監管機構、手段和能力相對不足,科研的很多方面都還比較滯后。換言之,即使發達地區如美國、歐盟、日本等,也不能說完全解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以上這些,并不是為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找理由、找借口,而是激勵我們搞清楚問題、找到更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即使有1%的問題,我們也要付出100%的努力。

  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具有動態性、長期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如果說,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漁業成功實現了從“以捕為主”向“以養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是漁業發展的第一次飛躍,那么實現水產品的安全供給就是要實現的第二次飛躍,這個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環境更復雜,但我們必須繼續拼搏攀登,從養殖大國向養殖強國邁進,就必須要過這一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是現代意義上的公共管理。既要提供公共物品也要提供公共服務;既要給消費者提供安全感,也要為合法生產者創造良好秩序和環境;一旦發生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又屬于公共危機的應對。我們必須從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角度來解決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這對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妥善處理問題很有益處。

  各級漁業部門要在全面領會和掌握十八大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認識水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基本現實,準確把握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總體上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正處于應有所為、必須作為和大有可為的發展期。

  二、正確把握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工作方向

  整體來看,目前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的容忍度日益降低,部分領域一有火星就會形成熱點。水產品雖沒有集中炒作,但零星的事件仍然不斷,如注膠蝦、麻醉魚、環境激素污染、食用貝類中毒等,特別是鱖魚、海參、鮑魚等高檔水產品,和容易引發倒人問題的貝類產品隱患都還不少,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從近兩年發生的一系列突發事件來看,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非漁業因素引發的突發事件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造成明顯壓力。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渤海蓬萊19-3油田漏油事件都對水產品質量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二是非藥物殘留因素引發的質量安全事件明顯增多。近期湛江發生的食用云斑裸額蝦虎魚中毒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三是非養殖產品引發的質量安全事故日趨增多。蜀國演義酒樓“管圓線蟲”事件、食用野生河豚魚中毒事件都屬于此列。四是非貿易因素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壓力明顯增大。

  分析以上特點,我覺得在今后的工作布局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抓養殖產品向養殖、捕撈產品并重,著重抓養殖產品的方向轉變;二是從抓監管責任落實向監管責任、生產者主體責任落實并重,著重抓生產者主體責任落實方向轉變;三是要從抓監測監管向監測監管、制度創新并重,著重抓制度創新的方向轉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終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科學監管的軌道。

  三、準確掌握新形勢對監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緊緊圍繞我部黨組確定的“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目標任務,謀劃好、落實好今年的工作。下面,結合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漁業工作會議精神,我提幾點希望和要求:

  一要進一步摸清底數。這是提高監管針對性和效率的基本要求。底數至少應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管理對象。經過多年努力,有多少條漁船我們基本搞清楚了,但有多少家水產養殖場、苗種場,多少家企業和合作社,至今我們還不太掌握。二是水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子。前些年我們曾經搞過一次風險隱患排查,但比較粗,取得的相關數據也比較少。各省級漁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底數問題,研究建立水產養殖場、苗種場備案制度,建立完善水產養殖場、苗種場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管理信息化。同時,要結合本地具體品種、生產環境和投入品使用特點,進一步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盡快把主要品種的各種隱患搞清楚。

  二要強化依法履職。要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對有關規定進行重新梳理。要遵循法律至上的原則,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創新、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工作氛圍。“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不能只作為一句口號,要依法履行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認真落實各項法律規定和制度要求,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對水產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為依法予以堅決打擊。

  三要加強基礎科研。當前要重點把握兩個方面:一是標準制修訂。標準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執法的基礎,有了標準才能談質量安全。一項好的標準可以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而一項不科學、不合理的標準卻可以毀掉一個產業。質量安全標準的制修訂既要考慮前瞻性,又要結合國情和行業實際,廣泛聽取意見。要加快對現有標準的研究和梳理,對不符合產業實際情況、嚴苛程度甚至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標準要盡快修訂。二是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既是制訂標準的基礎,也是行政管理的決策重要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食品安全有明確定義,就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定義中含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有毒有害物質”,一是“對人體健康影響”。兩個關鍵詞必須同時存在,才構成食品安全問題。有毒有害物質難以完全消滅,現在檢測手段已經很先進了,只要有痕量或者超痕量,都可檢測出來。僅僅考慮有毒有害物質是不科學的,還要考慮其風險,而風險則與有毒有害物質的性質、量以及個人的飲食習慣、身體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風險高就形成問題,風險低就可以忽視,科學的看法和做法就是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開展風險評估要注意與風險監測區分開來,重點弄清楚風險到底有多大,否則風險評估工作就會陷入誤區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同志們,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為保障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再立新功!再創新輝煌!

  謝謝大家!